第334章 荒谬且短见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第334章 荒谬且短见

    孔颖达的年纪很大了,教书教着他老人家自己就睡着了。

    李治与李慎深吸一口气外面的空气,便觉得精神百倍。

    「张柬之这个贱人,我们受伤时他笑得那样,现在想起来就牙痒痒了。」

    李慎连忙道:「皇兄,千万要冷静,要是再闯祸我们就要被赶去封地了。」

    李治双手背负,「你放心,还不想现在动手教训他。」

    李慎郑重地点头,思来想去被父皇教训了一顿之后,张柬之那张脸笑得就没停过,如今想来也觉得牙痒。

    李治道:「走,我们去找许少尹。」

    来到京兆府,两兄弟没见到许少尹,听这里的人说是与杜荷公子查看各县去了。

    李治与李慎也出了长安城,对赶车的护卫道:「去泾阳。」

    这个时候许少尹去见杜荷,除了忙造纸作坊的事,没有其他的原因了。

    到了泾阳县之后,果然找到了许少尹与杜荷。

    许敬宗看到两个皇子正在快步跑来,又道:「今天就到这里吧,老夫先回京兆府与他们商议。」

    杜荷道:「也好,许少尹还要向太子殿下禀报的。」

    「咦?许少尹这是要走了吗?」

    「嗯,有事忙。」

    李治作揖道:「许少尹慢走。」

    许敬宗黑着一张脸,翻身上马就朝着长安城而去。

    李慎小声道:「皇兄……我们不跟着许少尹走吗?」

    李治回头看向杜荷,又看看远去的许敬宗,又将目光落在了杜荷身上,道:「今天是来找杜荷兄的。」

    如今的泾阳造纸作坊还有不少人在劳作,杜荷翻看着手中的帐册,又看向还站在一旁的两位皇子。

    李治行礼道:「治,见过杜荷公子。」

    「在下近来很忙,不知晋王殿下有何吩咐?」

    「这隆冬时节,有什麽忙的。」

    看杜荷依旧地笑着,李治又不耐烦地问道:「你在忙什麽?」

    「武功苏县的士族近来也在驰援支教,说是往后苏氏子弟不再以苏姓自居要广纳学子,传播学识,将武功县之学传遍关中。」

    李慎道:「慎也听闻此事了。」

    杜荷走出造纸作坊,又道:「京兆杜氏也不能坐视不管,也要广开学舍收纳学子。」

    「那往后京兆杜氏的人岂不是更多了?」

    「京兆杜氏如今都是叔叔在做主,他老人家说京兆杜氏传家的学识教给更多的孩子,所以并不是京兆杜氏的人多了,而是我们杜氏学识的人会更多。」

    杜荷接着道:「其实早该这样了,如果指望一个大家族人丁兴旺,可后辈们总归是良莠不齐的,不如早点变通。」

    「杜荷兄的叔叔是杜楚客?」

    「嗯,他本是魏王府的长史,也已告老了。」

    杜荷道:「听闻晋王殿下善于造一些奇巧之物?」

    李治重重点头。

    李慎道:「皇兄造出了榨汁桶与风车,都是很好用的。」

    杜荷道:「若晋王殿下,能够造出更好的印刷之术,在下便可给晋王银钱。」

    「当真?」

    「我杜荷向来待人以诚。」

    「好!待治回去,定给一个交代。」

    言罢,李治拉着李慎就又要离开。

    临走前,李慎还伸手抓了一把杏仁放入怀中。

    等两位皇子走远,年迈的应公武士彠从后方走来,「你给晋王与纪王这般承诺是不好的。」

    杜荷将帐册放在书架上,回道:「与其让他们一直来寻,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,若能办好也就罢了,若办不好也会知难而退……最好不过。」

    老迈的武士彠拄着拐杖,这两年他老得特别快,又道:「其实东宫很富有,晋王与纪王不需要银钱。」

    「我知道。」

    「那你还……」

    「晋王与纪王是有雄心壮志的,他们想要靠自己来闯出一番事业。」

    「你插手皇子的事,总归是不对的……唉。」

    杜荷显得很轻松,他想起一些往事,道:「东宫给的,总归不是他们自己的。」

    离开泾阳之后,李治与李慎漫无目的地走着,两人走到咸阳县时就遇见了狄仁杰。

    「晋王,纪王!」狄仁杰站在远处高呼着。

    李治迈着信步走上前,「你怎麽在这里?」

    狄仁杰指了指不远处的颜勤礼,「跟着来看看。」

    李治道:「你不看着崇文馆?」

    狄仁杰作揖道:「在下现在是颜主事的弟子,不是崇文馆看门的。」

    李治低声道:「杜荷答应了。」

    「是吗?给多少银钱?」

    「给……」李治又是一想,道:「很多。」

    「很多是多少?」

    「反正就是不少,你不用问。」

    李慎吃着杏仁,给狄仁杰分了一些,道:「这个好吃。」

    狄仁杰拿过杏仁,「谢纪王。」

    「你我之间不用言谢。」

    李治看嚼着杏仁的李慎与狄仁杰,他忽然觉得自己要做大事了,不能像个小孩子一样。

    李慎嘴里嚼着杏仁,撞了撞狄仁杰的胳膊,问道:「他们在吵什麽呢?」

    「开设作坊。」

    「关中的作坊还不够多吗?」

    狄仁杰蹲下身,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道:「有三户人家要一起开设作坊,起初承诺其中两家出一百贯钱,其中一家出三百贯钱,三家分利,但准备出三百贯这一家忽然手中暂时没钱,借给隔壁县了。」

    「为何?」

    「这件事说来话长了,京兆府让他们各家出字据,必须要银钱到位才能开设作坊。」

    「要是拿不出银钱,在帐目中做手脚,银钱出了差错,坏得不仅仅是三家的利益,甚至会影响各县劳工的银钱。」

    「每个作坊内各县官吏首先要保障各县的劳工一定要拿到工钱,这是底线,反之京兆府是要捉拿并且关押的。」

    「因此各县县官在京兆府的高压与监察之下,有人说关中各县的县官皆是酷吏,京兆府治下官吏也都是酷吏。」

    「反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